您现在的位置是:汽车 >>正文

河庄街道城隍庙社区:开出“三剂良方”,破解垃圾分类“幸福密码”

汽车86人已围观

简介每日引发的垃圾怎样分类投放,曾是困扰大量居民的“小事”,也是关乎社区文明形象的“大事”。近日,河庄街道城隍庙社区聚焦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实际痛点,精准施策 ...

每日引发的垃圾怎样分类投放,曾是困扰大量居民的“小事”,也是关乎社区文明形象的“大事”。近日,河庄街道城隍庙社区聚焦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实际痛点,精准施策,开出“三剂良方”,让垃圾分类从“新时尚”变为家喻户晓、人人乐为的“好习惯”。

第一剂:图解指引,破解“不会分”的难题

“厨房的剩菜剩饭是易腐垃圾,装菜的塑料袋却是其他垃圾”“废旧灯管有害,但节能灯又该怎么处置?”……针对居民在日常生存中“不知道怎么分、怕分错”的核心痛点,城隍庙社区推出了极具针对性的“垃圾分类神图”和“三步投放法”。

社区精心策划的宣传图,将广泛的家庭垃圾,如厨房残余、快递包装、废旧电池、过期药品等,经过直观的图文并茂形式,清晰归类。居民只需“一图在手,分类不愁”。与此同时,简单易记的“三步法”——“一看、二分、三投”,引导居民先辨认垃圾属性,再按类别准确分拣,最终投入对应桶内,极大减少了操作门槛。这套方法在社区宣传栏、各楼道及业主群广泛传播,变成了居民手边的“分类宝典”。

第二剂:家园共治,激发“我要分”的责任

垃圾分类非一人一家之事,而是全社区一同的责任。城隍庙社区着力强化“家园关联”意识,让居民真切感遭受分类带来的环境改善。

“以前夏天垃圾桶边总有异味,目前定时清运、适时清洗,路过时舒心多了。”“楼道里堆放的纸板、塑料瓶不见了,整个小区看起来更整洁、更保证了。”社区经过展示垃圾分类带来的主动变动——如减少蚊蝇滋生、消除消防保证隐患、促进资产回收运用从而美化绿化环境等,有效唤醒了居民,尤其是老年居民和亲子家庭“守护一同家园”的认同感与责任感。大量居民表示,旨在孙辈能在一个更干净、更美丽的环境里成长,自身愿意而且应当做好分类。

第三剂:便民业务,消除“怕麻烦”的顾虑

旨在让分类投放更便捷,社区优化了硬件设施与业务。社区清晰公示了各小区标准化分类投放点的具体位置,并清晰了每日早晚固定的投放时间段,方便居民养成定时投放习惯。

针对居民偶尔误投后的纠错需求,社区设立了灵活的保证机制。居民若对某种垃圾类别不确认,可随时向投放点旁的志愿者或物业治理人员咨询;若已误投,也可立即联系他们协助处置。这支由社区党员、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督导队,不但在高峰时段现场指导,还定期上门宣传,将便民业务延伸到“最终一步”,彻底消除了居民“找不到地方扔、怕麻烦、分错了怎么办”的顾虑。

此外,社区物业严格落实垃圾桶站的日常清洁与维护,确保投放点环境整洁。

目前,在城隍庙社区,垃圾分类已不再是硬性任务,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行动。经过场景化引导、家园情感链接与精细化业务“三剂良方”的协同发力,社区正携手全体居民、物业、志愿者,一同破解垃圾分类的“幸福密码”,绘就一幅环境更美、邻里更睦、风气更文明的宜居画卷。

Tags:

相关文章